(三)保持恒心,锲而不舍--"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恒心是意志过程的第三阶段,是对信心的肯定与支持,是以坚持到底、决不放弃的精神让下定决心、充满信心追求的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在25位获奖者的学习和研究历程中全部表现出了一种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放弃的恒心与毅力。王振义为了找到使癌细胞"改邪归正"的诱导分化药物,带领学生在实验室奋战了两年,结果一无所获。面对毫无进展的实验,王振义毫不气馁,他认为科学研究最忌讳浮躁,要搞好研究做好学问就必须心存坚定执着的信念,必须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与恒心。在这种恒心与毅力的支撑下,经过长达八年的探索,最后终于将"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急性早幼粒细胞的结论确定下来。[32]李振声曾经从事远缘杂交研究8年还没有育成品种,受到"研究工作脱离实际"的批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顶着极大的压力和危险继续着自己认为有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花了近20年的时间,终于获得成功。[33]如果没有极强的恒心和毅力的支撑与激励这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在半途而废的人身上,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恒心是通往成功的"捷径"。 顽强的意志并不是天生的。首先,这是获奖者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沉淀的。王永志、吴孟超、李振声等获奖者在极其困苦的环境中,没有自暴自弃、怨天尤人,而是依然志存高远,心系国家,竭尽所能地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艰苦的环境反而带给他们顽强的意志,让他们继续在科研生涯中挖掘潜力,施展才华,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其次,是获奖者们在不断解决问题和攻克难关中积累的。王小谟、张存浩、师昌绪等获奖者不惧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和尝试突破,他们总是迎难而上,在长时间不断地解决重大问题和攻克巨大难关的过程中锻炼出了一种坚持到底、永不放弃、必须成功的决心和意志,支持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后,是获奖者们在身边亲人和良师益友的教育培养熏陶中慢慢形成的。郑哲敏、吴征锩、吴良镛等获奖者都曾要么在生活中受到父母坚强意志的熏陶和感染,要么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得到老师顽强意志的言传身教,从而使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和不断的研究实践中也养成了具有顽强意志的品格,这种顽强的意志品格贯穿渗透于他们学习和研究工作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 四、积极的情感是获奖者保持科学研究热情的动力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与体验,它可以直接转化为活动的动力。[34]积极的情感是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它可以将希望、信念和梦想融合在一起,然后转化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它会促使人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心态,从而产生积极的行动,因此,积极的情感是保持科学研究热情的动力。通过研究发现,25位获奖者在整个学习和研究以及工作生涯中都伴有积极的情感而不断产生某种神奇的推动力量。 (一)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是人类最伟大而又最基本的一种情感。说最伟大是因为爱国不仅局限于个人的利益和目标,而是上升到国家的利益和高度。说最基本是因为爱国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25位获奖者全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且正是在这种强烈爱国情感,使得他们能够时刻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树立"科学报国、科学强国、科学救国"的伟大志向,然后不断地朝着这个崇高的目标而努力学习和奋斗终生。具体来讲,获奖者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留学学成回国受阻,毅然决然坚决放弃一切回国 据统计,在2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有15位有出国留学经历。 这15位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获奖者在回国的时候,除了留学苏联的4位获奖者回国时没有遇到阻碍和困难,其余的11位获奖者在回国途中均遇到各种阻挠和限制,有的甚至历时数年几经辗转最后放弃在国外的一切优厚条件和待遇才回到祖国的怀抱,具体情况见表4。 从表4可见,所有11位留学英美法的获奖者在回国历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艰辛,以及他们为回国而付出的代价。但这些在获奖者眼里都不是问题,能不能早日回国用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来报效祖国和建设祖国才是他们最关心的。正是这种坚决要回国报效祖国的深厚爱国情感使得他们最终能够成功回到祖国怀抱,并在祖国的支持下创造属于中国和中国人的辉煌成绩。 2.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国家利益服从国家需要几度转行 于敏本来在原子核理论研究领域辛勤地耕耘了十年,在1961年突然接到指示要他参加氢弹研究。氢弹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制造技术上都要比原子弹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对于未知的困难领域,于敏有过矛盾,但是很快他觉得自己不能有另外的选择,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强国的事业之中就已足够,于是他欣然接受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决定再次改行,全力以赴地参加氢弹研究工作。[35]徐光宪心系国家,胸怀大局,一生数次根据国家需要改变研究方向,从量子化学到配位化学、核燃料化学、萃取化学、稀土化学一共五次跨越[36],而且在每个方向上都作出巨大的贡献。王永志根据国际局势的变化和国家的需求毅然放弃自己感兴趣的飞机设计专业而改学火箭导弹设计专业,从此将自己的一生贡献给了祖国的航天事业。[37]张存浩也曾为了国家建设的需要三度转行,并且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杰出成绩。可见这种为了国家需要而毫不犹豫地奉献自己才华的爱国情感是一种促使获奖者不断取得突破的巨大原动力。 |